標籤雲

顯示更多

【海貝報報022】綠色生活新亮點:從牡蠣養殖到蚵殼藝術,探索竹灣的環保之路

本期主題

澎湖竹灣的養殖漁業,依賴於優越的自然海域環境,多年來一直是台灣養殖漁業的佼佼者,特別是竹灣的牡蠣,憑藉其鮮美口感與高品質成為台灣市場的高級品。然而,竹灣的牡蠣養殖並非一帆風順,早在清光緒7年(1881年),竹灣村民就開始嘗試牡蠣養殖,然而養殖業歷經困難重重,尤其是扁蟲肆虐,導致養殖損失慘重。經過多年改良,竹灣的漁民在專家指導下,將棄置的浮筒、繩索、錨等資源重新研究利用,最終發展出現今的海上箱網養殖技術。


竹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,風平浪靜、水深適中,成為了理想的牡蠣養殖港。如今,竹灣牡蠣不僅在口感上與其他產區齊名,還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。為了推廣這片海域的牡蠣文化,我們啟動了「澎湖竹灣永續蚵育家行動計畫」,將食蚵教育和蚵藝體驗相結合,讓更多人瞭解這片海域的歷史與文化脈絡,並增強對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的重視。

  • 推動六級產業加值與文化傳承
    「澎湖竹灣永續蚵育家行動計畫」的核心目標,是推動牡蠣養殖文化的六級產業加值,這不僅涉及當地的經濟發展,還涵蓋文化傳承與環保意識的推廣。透過建立竹灣蚵育家基礎網站與自媒體平台,我們將把竹灣牡蠣文化推廣給更廣大的受眾,讓他們瞭解這項古老養殖技術背後的努力與貢獻。
    同時,我們計畫舉辦親子蚵教育導覽活動,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觀養殖場,親身體驗牡蠣的養殖過程,從而提升他們對在地產業的認識與支持。牡蠣養殖並非簡單的生產活動,它融合了歷史、文化和技術,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導覽活動,讓每一位參與者更深刻地認識這片土地的獨特價值。

  • 多元活動提升經濟效益與環保認識
    計畫還包括蚵藝體驗活動,通過創意手作工作坊,讓參與者利用廢棄牡蠣殼,創作出精美的擴香石工藝品,進一步推動環保資源的再利用。這不僅能夠提高大家的動手能力與創意思維,還將環保理念滲透進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。
    透過這些多元活動,我們希望竹灣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,帶動觀光產業與地方經濟的發展。同時,這些活動也將進一步加深參與者對於牡蠣養殖與資源再利用的認識,促進竹灣的經濟與文化長期繁榮。

活動亮點一:竹灣蚵育家網站與自媒體平台

通過建置竹灣蚵育家網站,整合牡蠣文化與養殖技術的相關資訊,並規劃未來藉由自媒體推廣「四季遊蚵趣」等主題內容,提供全年遊客參考,推廣竹灣的牡蠣文化與觀光旅遊。

    活動亮點二:親子蚵教育導覽活動

    邀請專業解說員,帶領親子家庭實地參觀牡蠣養殖場,了解牡蠣的生長環境與養殖過程,促進親子互動與文化教育的結合,讓孩子從中學習環保與產業知識。

      活動亮點三:蚵藝體驗與工藝創作

      舉辦蚵藝講座與手作工坊,利用廢棄牡蠣殼創作各類藝術品,提升參與者對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的認識,並將環保概念落實於生活中,增加竹灣文化與藝術的附加值。
        竹灣蚵育家計畫的未來展望中,將結合在地文化、產業與觀光資源,為遊客打造全方位的澎湖旅行體驗。計畫團隊代表呂佩恬強調:「我們希望竹灣能成為澎湖最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之一,並且隨著計畫的深入推展,讓更多人瞭解竹灣牡蠣養殖的文化與價值。」


        🌐【威傳媒】澎湖竹灣推出「永續蚵育家」計畫 推廣在地養殖文化 打造親子體驗

        本月活動花絮│養殖牡蠣文化影片拍攝與採訪


        2024.10.19,永續蚵育家計畫團隊來到位於竹灣社區的「博海水產」陳連生大哥家宅,展開一場深入的養蚵文化訪談。主持訪談的是計畫代表呂佩恬,同行的還有海貝原創品牌主理人黃柏齊,整場活動由東昇電腦資訊行的曾佛賜攝影師負責拍攝記錄。大家都非常期待能夠一探這位資深養蚵人的養殖奧秘。


        我們一行人抵達時,陳連生先生已經在家門前等待。他帶著親切的笑容迎接我們,並熱情地邀請大家進入他的家宅。這裡,見證了竹灣牡蠣養殖的歷史與變遷。陳連生大哥創立博海水產至今已近40餘年,在早期因受到綠牡蠣事件的波及跌到谷底,也經歷過颱風天箱網破損,魚都游走的情況;但他仍守著海上養殖的事業,傳承著澎湖這塊寶玉的知識,延續著大海恩賜的健康與美味。

        圖片來源 / 東昇資訊

        在訪談交流中,陳先生特別提到,他養蚵的日子並不總是風平浪靜。早年,竹灣養殖業曾因扁蟲肆虐而面臨重大損失,但隨著技術的改進,養殖方式從港灣內擴展到現今的海上箱網養殖,逐漸克服了挑戰,並且銷售狀況穩定。他表示,如今的竹灣牡蠣已成為高級食材,銷往全台各地。

        圖片來源 / 東昇資訊

        此次訪談不僅讓我們對竹灣養蚵的歷史與現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還進一步認識到永續養殖的重要性。陳連生先生的故事和他對環保資源的重視,讓我們感受到這片海洋資源的寶貴,以及如何通過養殖技術和創意利用實現環保與產業共存的可能。

        這次與陳連生先生的訪談,既是一次歷史回顧,也是一場關於未來發展的討論。竹灣的養蚵之旅讓我們明白,傳統與創新、環保與產業是可以並行的。期待未來,竹灣養蚵文化能夠在更多人的支持下持續發光發熱。

        本月活動預告│永續蚵綠亮-永續講座暨啟動儀式



        ※2024/10/29 永續蚵綠亮-永續講座暨啟動儀式
        本次活動旨在推廣廢棄蚵殼的再利用,藉由蚵粉製作夜燈,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創新。透過本活動,您將深入了解廢棄蚵殼如何轉化為創新的夜燈工藝品。當天邀請多位專家講師現場分享綠色創新、工藝傳承與永續經營的實踐案例。活動全程記錄,並進行啟動儀式,為永續發展推動重要一頁。


        🌐點亮牡蠣殼,綠色永續

        讀報學貝文化│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

        海中的牛奶-牡蠣 ,牠不僅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,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和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。牡蠣殼也是現今廢殼再生寶藏。
        今日,讀報學貝文化將運用親子對話方式,與讀者分享關於海中的牛奶牡蠣的哪些事。

        外殼裡的海中寶物

        小海:「媽媽,牡蠣長什麼樣子啊?」 
        媽媽:「嗯,牡蠣的外殼長得像一顆不規則的石頭,有點長長的,顏色通常是黃白色的,還有一些紫色和褐色的斑點。牠們的外殼很硬,但裡面的肉卻非常軟嫩唷」
        媽媽接著回答:「小海,你可以想像它的左邊殼通常比較大,而且會牢牢地固定在岩石上,像是牠的小房子。」
        圖片來源 / pixabay

        牡蠣的生活環境

        小海:「那牠們住在哪裡呢?」
        爸爸接著回答:「牡蠣很特別,牠們生活在海水裡,喜歡鹹鹹的水或半鹹的水域,比如台灣的西部海域、澎湖和金門這些地方。牠們還很會過濾水呢!」

        媽媽補充道:「一隻牡蠣每天可以幫忙過濾50公升的水,就像海洋裡的小小清潔工一樣,幫助海水變乾淨。」

        如何養殖牡蠣?

        小貝:「媽媽,那牡蠣是怎麼養的呢?」
        媽媽:「在台灣,有四種養殖方法哦!我們可以用平掛式、浮筏式、棚架式或延繩垂掛式來養牡蠣。」
        媽媽:「養牡蠣的人會把牠們掛在架子上,讓牠們在海水裡慢慢長大,等到成熟後,就可以用來做成美味的料理啦!」

        美味又營養的牡蠣

        圖片來源 / pixabay
        媽媽:「牡蠣不但美味,還非常營養哦!牠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能幫助我們變得強壯,還有牛磺酸,可以幫助預防高血壓唷。」

        小貝和小海一起說:「哇!我們也想吃營養美味的牡蠣大餐!」

        您對牡蠣有基礎認識了嗎?希望今日的分享可以對於貝殼文化有興趣的初學者帶來微薄的幫助。歡迎投入貝殼文化的行列中,盡情享受貝殼生活。


        歡迎加入「愛貝藝(ISA)」!
        在這裡,我們將一同探索貝殼藝術的美妙世界。貝殼象徵著財富,貝藝是悠久的藝術傳承,自兩河文明時期起,先人便以貝殼製作精美工藝品,融入日常生活。ISA聚焦於貝藝相關話題(例如貝殼手工藝、貝殼飾品、貝殼畫、貝殼生活以及貝文化),歡迎所有貝藝愛好者加入,共同分享創作靈感、技巧心得,並互相扶持合作。透過這個平台,我們將深入了解貝殼藝術之美,激發無限創意,共同見證貝藝的輝煌。

        ISA相信,貝藝,不僅是一種藝術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。快加入我們,開啟屬於我們的貝藝生活!

        海貝報報

        2024

        2023

        2022

        留言

        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