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貝談貝知識│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(十三) ─ 漁村美食鐘螺


生活於淺海的鐘螺,是漁村特色美食,除了成為美味佳餚之外,部分種類的鐘螺還會製造成鈕扣、裝飾品及工藝品材料。鐘螺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佈,全世界大約有800餘種。今天,海貝原創蒐集相關資料,與讀者分享關於鐘螺的哪些事。

基本資料

學名:Trochidae
簡介: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的一個科。貝殼多呈圓錐形、蝸牛形、耳形、陀螺形不等,從非常細小到很大的海螺都有。生活於淺海的珊瑚礁、岩石底。
分布:世界各大洋都有鐘螺的分佈,從潮間帶至超過1000m的深海均可發現。

形態特徵

  • 鐘螺科的大部分種類的貝殼殼型為圓錐形。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珍珠光澤。口蓋為多旋性的角質。
  • 鐘螺較翁戎螺進化,在軟體上鐘螺的名鰓退化,呼吸時海水從左側進入,經過左鰓,從身體右側排出。
  • 貝殼面上通常有顆粒狀或網狀雕刻,殼緣不呈稜狀突起,殼口內無一順著螺軸生長的溝。

生活習性

  • 生活於淺海的珊瑚礁、岩石底。
  • 主要刮食岩石上的藻類,但也有少數種類會啃食腔腸動物。

鐘螺簡介

目前臺灣有出現的鐘螺科記錄計37屬106種,其中以臍孔黑鐘螺、黑鐘螺、白鐘螺、銀塔鐘螺及馬蹄鐘螺等,較具食用經濟價值。 

扭鐘螺

Monodonta perplexa 001
圖片來源 / By G.W. Tryon
  • 學名:Monodonta perplexa(Pilsbry, 1889)
  • 分布:日本、南韓、大陸沿海、香港、台灣及澎湖海域產,棲息於潮間帶岩礁。
  • 貝殼殼型為圓錐形。殼表光滑,黑褐色,常具灰白色的條紋色斑。在滑層上方及殼唇內側有明顯綠色條紋。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真珠光澤。口蓋為多旋性的角質。

黑鐘螺

圖片來源 / photorator.com
  • 學名:Chlorostoma argyrostomum(Gmelin, 1791)
  • 中文俗名:青茵螺、凹螺、三角螺仔
  • 英文俗名:Silver-mouthed monodont
  • 分布:西北太平洋的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大陸沿海、香港、南韓和臺灣等地。臺灣各地岩礁海岸經常可見,尤其以澎湖、宜蘭及臺東海岸的數量較多。
  • 貝殼殼型為圓錐形。殼表光滑,黑褐色,常具灰白色的條紋色斑。在滑層上方及殼唇內側有明顯綠色條紋。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真珠光澤。口蓋為多旋性的角質。

臍孔黑鐘螺

圖片來源 / 臺灣貝類資料庫
  • 學名:Omphalius nigerrima(Gmelin, 1791)
  • 分布:智利、日本、中國南海、越南、香港、台灣及澎湖海域產,棲息於潮間帶至淺海的岩礁底。
  • 殼表黑色,有密集而不明顯的斜肋。殼底周緣呈弧形,有斜脈,中央白色,有臍孔。
  • 本種與黑鐘螺Chlorostoma argyrostoma(Gmelin, 1791)之差別,在於本種體螺層底部為橫斜肋,臍孔大且深,底部具明顯放射紋,軸唇有齒。

白鐘螺

Lischkeia alwinae
圖片來源 / By Shellnut
  • 學名:Lischkeia alwinae (Lischke, 1871)
  • 分布:日本、中國東海及台灣海域產,棲息於100至300米水深的沙泥底。
  • 殼表銀白色或銀灰色,每螺層肩部中央有尖瘤列,在縫合線上還有細顆粒列。
  • 殼底有微弱的螺肋環,有臍孔,常被殼口唇邊滑層遮蓋。殼口有珍珠光澤,有一圓形半透明角質口蓋。

銀塔鐘螺

Tectus pyramis 01
圖片來源 / By H. Zell
  • 學名:Tectus pyramis(Born,1778)
  • 英文名稱:Pyramid Top
  • 分布:印度─西太平洋海域,包括印度洋的查戈斯和馬斯克林盆地、坦桑尼亞、馬達加斯加、斯里蘭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尼、菲律賓、臺灣、日本、澳洲、新幾內亞、夏威夷等地。

草蓆鐘螺

Monodonta labio 002
圖片來源 / By Jan Delsing
  • 學名:Monodonta labio(Linnaeus, 1758)
  • 又名磚牆石疊螺,俗稱高螺仔、苦螺仔。
  • 分布: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中國大陸、台灣,常棲息在潮間帶岩礁。

草莓鐘螺

Clanculus puniceus 01
圖片來源 / By H. Zell
  • 學名:Clanculus puniceus(Philippi,1846)
  • 英文名稱:Purplish Clanculus
  • 分布:南非、東非、馬達加斯加、莫桑比克、坦桑尼亞、科威特、紐西蘭、夏威夷、中國南海及台灣海域產,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2米珊瑚礁或岩石底。

牛蹄鐘螺

Tectus niloticus 01
圖片來源 / By H. Zell
  • 學名:Tectus niloticus (Linnaeus, 1767)
  • 分布:西太平洋、印度洋、澳大利亞、夏威夷、印度、斐濟群島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越南、菲律賓、日本、大陸沿海及台灣海域產,棲息於淺海岩礁底。
  • 為大型的鐘螺。肉可食用,殼珍珠層厚,可加工製成高級西裝服的鈕釦,具高經濟價值。

馬蹄鐘螺

圖片來源 / 臺灣貝類資料庫
  • 學名:Trochus niloticus maximus(Philippi,1850)
  • 英文名稱:Commercial Trochus
  • 分布:西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印度、斐濟群島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台灣及澎湖海域產,棲息於淺海岩礁底。
  • 為最大型的鐘螺。肉可食用,殼珍珠層厚,可加工製成高級西裝服的鈕釦,具高經濟價值。

經濟價值

圖片來源 / pixabay
鐘螺的形狀、大小、厚薄、雕刻及色澤有很大的變化。大型鐘螺的數量通常很多且有漁業上的經濟價值。
  • 銀塔鐘螺、黑鐘螺等常被撿拾作為食物。
  • 鐘螺料理是漁村美食,可用燒烤、涼拌、熱炒等方式料理,尤其在澎湖、臺灣東北角等旅點餐廳更為常見。
  • 具珍珠質的馬蹄鐘螺、牛蹄鐘螺可用以製造鈕扣、裝飾品及工藝品材料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