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雲

顯示更多

【海貝報報026】廢蚵殼再生奇蹟:環保蚵夜燈創造居家幸福

本期主題

台灣作為全球知名的牡蠣養殖大國,每年生產約12萬噸的牡蠣殼,其中約70%被棄置,資源未妥善運用,十分可惜。​

在日常生活中,對銀髮族來說,夜間的照明不僅關乎便利,更關乎安全。為了滿足這個需求,我們創造了這款蚵夜燈,設計簡單易用,並特別添加了防滑功能,照顧長輩在夜晚行動的安全需求。

蚵文創蚵燈以「廢蚵綠色再利用」為理念,以環保與創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運用廢棄蚵殼。透過工藝傳承,將廢棄蚵殼轉化為環保且實用的居家照明產品。

​為推廣此環保理念,我們將於3月16日(星期日)在澎湖四眼井8號店,以及3月30日(星期日)在台北酷樂共享空間舉辦「蚵夜燈新品發表暨環保公益同樂會」。​活動為期三小時,歡迎計畫合作夥伴、中小企業主及NGO團體聯絡人踴躍參與,共同推動永續環保。

​讓我們攜手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。蚵殼的再利用不僅減少了廢棄物的堆積,也延續了當地的生態平衡。每一盞夜燈,都是我們對地球的一份承諾,讓銀髮族在享受舒適生活的同時,為環境永續出一份力。

本月活動花絮│貝殼風鈴迎新春 海洋夜燈亮晚春

貝殼風鈴迎新春。澎湖創客基地於114年2月4日在創客基地舉辦「手作系列海洋文創-貝殼風鈴」課程,吸引學員們的參與。這次活動由海貝原創的黃老師所帶領,學員們一同設計及編織貝殼風鈴,讓海洋的氣息與祝福傳遞於每個角落。

風鈴,最早起源於中國,當風吹過珠玉等物品時,會發出清脆的聲音,象徵祥和與吉利。一串掛在家中,不僅能帶來好運,還能為家中帶來寧靜快樂的氛圍。這次活動中,參與者巧妙地將貝殼與風鈴相結合,增添了海洋的元素,象徵著與大海的連結。每個人創作出的貝殼風鈴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,並寫上祝福語,將善意與祝福託付於這些美麗的作品中。

這活動不僅是手作的體驗,也是心靈的安撫與快樂的源泉。學員們紛紛與自己的作品合照,留下了愉快又美好的回憶。

貝殼風鈴迎新春(大合照)
貝殼風鈴迎新春(大合照)
貝殼風鈴解說
貝殼風鈴解說
鑽孔機教學
鑽孔機教學
貝殼風鈴指導花絮
貝殼風鈴指導花絮
貝殼風鈴指導花絮
貝殼風鈴指導花絮

海洋夜燈亮晚春。寒冷冬季的澎湖,114年2月22日的四眼井8號店場域內熱鬧非凡,來自澎湖創客基地的學員們蒞臨8號店,溫暖了寒冬的四眼井。

這天,澎湖創客基地在四眼井8號店舉辦了「推廣體驗海洋文創-小夜燈」課程,黃老師帶領學員們從磨蚵燈座、燈面上色、裝燈到防滑處理,每一個步驟都讓大家感到驚喜。

本次體驗的夜燈採用節能的LED燈具,不僅能提供舒適的照明,也能減少能源消耗,體現環保理念。而夜燈採用永續材料,由回收的蚵殼粉製成,這些蚵殼經過精心處理,重新賦予了生命。蚵殼的再利用不僅減少了廢棄物的堆積,也延續了生態平衡。

現場氣氛溫馨歡樂,學員們專注地動手,笑聲與創作交織在一起。大家在課程中互相交流,互相成長。透過這次的課程,我們希望傳遞綠色文創與永續環保的理念,讓每一盞蚵夜燈都成為對地球的一份承諾,共同守護我們的美好家園,讓創作者在享受工藝美學的同時,也為環境永續出一份力。

海洋文創小夜燈(大合照)
海洋文創小夜燈(大合照)
海洋文創小夜燈指導花絮
海洋文創小夜燈指導花絮
學員運用砂紙磨平底座
學員運用砂紙磨平底座
學員運用砂紙底座彩繪
學員運用砂紙底座彩繪
學員剪裁小夜燈所需霧罩
學員剪裁小夜燈所需霧罩

下月活動預告│夜燈環保串公益 親子手作點心燈

蚵夜燈新品發表暨環保公益同樂會
※2025/03/16 蚵夜燈新品發表暨環保公益同樂會
「蚵夜燈新品發表暨環保公益同樂會」,旨在推廣永續環保理念,並展示柏德文創科技即將推出的蚵夜燈產品。透過本次活動,蚵綠亮希望與各界攜手推動環保公益,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。
活動將於3月16日(星期日)在澎湖中央老街附近的四眼井8號店舉行,為期三小時。歡迎計畫合作夥伴、中小企業主及NGO團體聯絡人踴躍參與,共同推動永續環保。

    蚵夜燈新品推廣暨商務交流會
    ※2025/03/30 蚵夜燈新品推廣暨商務交流會
    「蚵夜燈新品發表暨環保公益同樂會」,旨在推廣永續環保理念,並展示柏德文創科技即將推出的蚵夜燈產品。透過本次活動,蚵綠亮希望與各界攜手推動環保公益,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。
    活動將於3月30日(星期日)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酷樂共享空間舉行,為期三小時。歡迎計畫合作夥伴、中小企業主及NGO團體聯絡人踴躍參與,共同推動永續環保。

      讀報學貝文化│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

      千手佳麗千手螺
      千手佳麗千手螺

      您聽過近年餐飲網紅千手螺嗎?千手螺具有獨特外殼,是貝王硨磲的天敵,更是老饕桌上的佳餚新寵。據說千手螺的肉質豐腴細膩,味道鮮美,清淡爽口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。

      今日,讀報學貝文化將運用親子對話方式,與讀者分享關於千手螺的哪些事。

      親愛的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,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索一種神奇的海洋生物——千手螺。這些美麗的貝殼不僅形狀獨特,還有著有趣的生活方式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!

      什麼是千手螺?

      Chicoreus torrefactus 01
      By H. Zell (Own work)
     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
      千手螺的學名是Chicoreus,屬於骨螺科。牠們的外殼像是戴著許多小手臂,因此得名「千手螺」。這些小手臂其實是殼上的棘刺,看起來就像是千手觀音的手臂,非常特別。

      千手螺住在哪裡?

      千手螺喜歡住在溫暖的海洋裡,像是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海域。牠們通常躲在淺海的岩石、珊瑚礁或沙子裡,有時也會鑽進沙子中,等待獵物的出現。

      千手螺吃什麼?

      千手螺是小小的捕獵者,牠們喜歡吃其他的貝類,特別是雙殼類的貝殼。牠們會用自己的長長的吻,在其他貝殼上鑽一個小洞,然後吸取裡面的肉,真是聰明又厲害!

      千手螺有哪些種類?

      千手螺家族有很多成員,以下介紹幾位:

      • 大千手螺:​牠們是千手螺中最大的一種,殼口圓圓的,內部是白色的,外殼上有漂亮的棘刺。​
      • 玫瑰千手螺:​這種千手螺的殼口也是白色的,外殼上有像花瓣一樣的棘刺,看起來就像盛開的玫瑰花。​
      • 亞洲千手螺:​牠們的外殼是褐色或紅褐色,殼上有細細的螺紋和樹枝狀的棘刺,住在亞洲的海域。​
      Chicoreus ramosus 001
      大千手螺 By H. Zell (Own work)
     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
      Chicoreus palmarosae
      玫瑰千手螺
     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
      Chicoreus asianus
      亞洲千手螺 By Shellnut (Own work)
     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

      千手螺的特別之處

      千手螺不僅外形美麗,還有著重要的生態角色。牠們是硨磲貝(Tridacna)的天敵,幫助維持海洋生態的平衡。此外,牠們獨特的外殼也是許多人喜愛的收藏品。

      總結

      透過今天的分享,我們一起認識了神奇的千手螺。下次到海邊時,不妨留意一下,或許你會發現這些美麗的小生物哦!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海洋小知識,我們下次再見!
        綜合以上分享,大家對的千手螺有基礎認識了嗎?希望今日的分享可以對於貝殼收藏有興趣的初學者帶來微薄的幫助。歡迎投入貝殼收藏的行列中,盡情享受貝殼生活。



          歡迎加入「愛貝藝(ISA)」!
          在這裡,我們將一同探索貝殼藝術的美妙世界。貝殼象徵著財富,貝藝是悠久的藝術傳承,自兩河文明時期起,先人便以貝殼製作精美工藝品,融入日常生活。ISA聚焦於貝藝相關話題(例如貝殼手工藝、貝殼飾品、貝殼畫、貝殼生活以及貝文化),歡迎所有貝藝愛好者加入,共同分享創作靈感、技巧心得,並互相扶持合作。透過這個平台,我們將深入了解貝殼藝術之美,激發無限創意,共同見證貝藝的輝煌。

          ISA相信,貝藝,不僅是一種藝術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。快加入我們,開啟屬於我們的貝藝生活!

          留言

          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