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貝談貝知識│不可不知的貝殼運用價值 (二) ─ 行、育、樂
早從遠古時期,貝類就是人類食用的食物之一,而貝類,早在寒武紀時代,就出現在地球上,到目前為止,全世界的貝類記錄,已經超過十萬種以上。因此,不同的貝類,因為種類、形狀的不同,也會被運用於不同的地方。隨著時代的演進,從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各方面,都能見到貝殼的運用足跡。今天,海貝原創蒐集相關資料,與讀者分享貝殼在行、育、樂的運用價值。
(文章來源 / 齊‧博客 Chi-Blog)
【參考連結】
行
中國貝幣,帶有穿孔海貝,拍攝於日本貨幣博物館。
圖片來源 / PHGCOM
|
- 考古學家從中國三代各時代的古墓中,發現了許多貝殼的陪葬品,山東兗州大汶口文化墓葬、河南安陽殷墟商墓、鄭州窪劉遺址古墓都有出土貝幣。
- 先秦時期,貝幣被廣泛使用於商品貿易中,到了春秋戰國時期,貝幣退出貨幣市場。西漢時代文獻曾記載:先民、古者,是以龜、貝為貨幣。
- 今日台灣西南沿海的大陸棚是重要的貝類養殖地區,可以見到用貝殼所鋪成的道路。
- 早期的「蚵路」,是用「蚵殼袋鋪路」,運用剖下來的蚵殼用麻袋裝滿來填路。這是先人智慧,適合在蚵田環境,容易施工且環保實用。
- 現今的所羅門群島L a n g a l a n g a人仍持續製作傳統貝珠錢,使用於聘禮、賠償、謀合等場合。
- 有許多貝殼沙灘適合療癒之旅,國內像是新北市石門洞、澎湖隘門沙灘、龍門後灣沙灘、赤崁珊瑚貝殼沙灘、吉貝沙尾、墾丁砂島等。國外像是澳洲西部的鯊魚灣(Shark Bay)、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(San Sebastian)貝殼海灘(Playa de La Concha)、長灘島布卡貝殼海灘(Buka Shell Beach)、加勒比海小島聖巴斯 St. Barths等。
育
宗教
- 世界各民族的宗教活動多少都與貝類有關,或製成法器、或為崇拜的神祇、或成為與宗教有關的持物或法器。法螺的聲音,比較低沈,聲音頻率低,能量高,可以傳到較遠的地方。所以,很適合作為傳聲與溝通的媒介。
包銀雙身護法刻法螺
圖片來源 / Chinese Wikipedia - 臺灣原住民族拉阿魯哇族,最重要的祭儀是「miatungusu」(貝神祭,或稱「聖貝祭」)。貝神祭是與祖靈溝通傳承的媒介,主要是祭拜祖靈,也感謝貝神,故被族人視為最盛大的祭儀。聖貝祭的祭儀流程共十五段,主要有「迎神、開甕、灌祭、驅鬼靈、刺豬、聖貝薦酒」等,其中尤以「聖貝薦酒」最為重要,即將聖貝浸在酒裡,看顏色變化,如果變紅色表示貝神太祖已成酩酊之狀,意味祭典圓滿成功。
民俗
- 從貝塚遺址中可以發現,先人殉葬品多用以貝殼手環、貝環作為陪葬,考古學家研判因生活環境方式有關係。
- 在澎湖、宜蘭等地區的海邊,早期有「牽罟」的漁業行為,就有吹「罟螺」的傳統習俗,吹螺以號召居民來牽罟。
教育
- 多年前,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展示了「本土貝類數位典藏研究計畫」,由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承辦的「寶貝 台灣寶貝特展」,著重於「貝文化」課題的思考以及讓更多民眾更了解貝殼的多樣性運用。
- 現在台灣各地,都有獨立的貝殼博物館,例如澎湖蠔宅私人貝殼博物館、新竹瑞龍私人貝殼博物館、高雄旗津貝殼博物館等。不管公家或私人珍藏,除了貝殼欣賞之外,還富有教育意義。
貝殼博物館分布 - 除了臺灣以外,大陸的大連、青島、廈門、海南島都有貝殼博物館或者貝殼館,日本、韓國、印尼等海外國家,也都各地特色的貝殼博物館。
- 甚至一些地區國小,成立了貝殼館,宣導海洋環保以及相關生態教育。例如臺北市士林國小、嘉義縣朴子市祥和國小、花蓮市北濱國小、台中市大仁國小等,都設有「貝殼館」特色教室,讓學生們也能輕鬆學習海洋生態。
校園貝殼館分布
樂
- 當我們食用了大量的貝類之後,會留下大批的貝殼垃圾,而將貝殼垃圾,重新資源回收再加以利用,就是我們賦與貝殼「資源再生」、「延長物命」的真正實踐。透過運用貝殼垃圾,將垃圾變成藝術品,既環保也使垃圾減量。從彩繪貝殼、貝殼寫生、環保貝藝、貝殼貼畫等都是將垃圾變藝術的表現。
彩繪貝殼
攝影 / 子宇攝影工作室 - 目前台灣也有許多展館或園區,提供與貝殼相關娛樂。如雲林馬蹄蛤主題館提供漁村體驗,除了讓遊客體驗「摸蜆仔兼洗褲」,還有美食、手工藝體驗等;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,是一座兼具展示、教育、研究、蒐藏、休閒娛樂功能的博物館;高雄旗津貝殼博物館,收藏規模堪稱國內最大,近2000種台灣常見的貝殼羅列在陳列箱,現場有專人解說與導覽。其他如:台北圓山貝塚遺址、台北芝山岩遺址、新北三芝富福頂山寺(貝殼廟)、桃園龍潭老貝殼休閒農場、苗栗過港貝殼山、彰化福興貝殼廟、彰化王功蚵藝文化館、屏東墾丁貝殼砂展示館、屏東瓊麻歷史展示館、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、宜蘭冬山牛車俥蜜餞文化村等,皆是了解貝殼與郊遊旅行的好去處。
貝生活分布 - 貝殼也會運用在樂器上,例如祕魯的貝殼樂器,是由貝殼與竹子組成,吉他所用的匹克(pick)也有貝殼材質、還有古箏的箏體也有用貝殼浮雕或鑲嵌貝殼,或者運用從有形轉為無形呈現,例如將貝殼元素編入舞蹈中、運用在藝術設計上、融入文學作品中。
- 現今影歌視等領域,也都會運用貝殼元素來呈現內容,例如戲劇裡的傳聲螺、留言貝;歌曲如徐佳瑩的貝殼、邰正宵的藍色貝殼、黃韻玲的紫貝殼等。除此之外,貝殼元素在遊戲娛樂產業也是擁有很高的人氣。Garena線上遊戲代理商就發行一款專屬玩家使用的虛擬貨幣-貝殼幣,用於購買服務和遊戲項目,進一步加深遊戲體驗。
(文章來源 / 齊‧博客 Chi-Blog)
【參考連結】
- 寶貝 台灣寶貝--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(8-5) 貝類與人類的行與溝通
- 古老的貨幣──黃寶螺 - 國立臺灣博物館
- 貝幣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- 寶貝 台灣寶貝--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(8-6)貝類與宗教、民俗、教育的關係
- 法螺 - 維基百科
- 貝神祭-拉阿魯哇族|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
- 台灣本土貝類之數位典藏計畫
- 寶貝 台灣寶貝--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(8-7)貝類與人類休閒娛樂的結合
- 雲林馬蹄蛤主題館
-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
- 旗津貝殼博物館
- 圓山遺址
- 芝山岩遺址
- 富福頂山寺(貝殼廟)
- 老貝殼休閒農場
- 過港貝化石層
- 彰化王功蚵藝文化館
- 屏東墾丁貝殼砂展示館
- 屏東瓊麻歷史展示館
-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
- 宜蘭冬山牛車俥蜜餞文化村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