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貝談貝故事│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貝殼傳說 ─ 貝灰留下的文化痕跡

貝灰是貝殼高溫分解後的產物,由於不同的地區,所使用的貝殼也不一樣,用途也不一樣。從先民時期,對於貝灰的運用早有記載,沿至今時,人們仍然使用貝灰在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等方面,甚至環保產業,而蘭嶼達悟族則保有非常完整的貝灰製作文化。今天,海貝原創蒐集相關資料,與讀者分享關於貝灰留下的文化痕跡。

貝灰使用原料

五爪貝

圖片來源 / Pixabay
  • 中文名:硨磲貝
  • 學名:Tridacninae(Lamarck, 1819)
  • 英文名:Giant clam
  •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與太平洋溫暖水域的珊瑚礁中,許多種類和甲藻類共生。

角岩螺

Menathais tuberosa
圖片來源 / By Philippe Bourjon
  • 中文名:牡蠣
  • 學名:Mancinella tuberosa(Roeding, 1798)
  • 英文名:Humped Rock Shell
  • 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、中國大陸、台灣,常棲息在低潮線以下。

牡蠣

Crassostrea gigas p1040848
圖片來源 / David.Monniaux
  • 中文名:牡蠣
  • 學名:Ostreidae(Rafinesque, 1815)
  • 牡蠣,又稱蠔(粵語地區)、蚵仔(閩南語地區),別稱海蠣子、蠣黃、蠔白、青蚵、牡蛤、蠣蛤、硴等,泛指所有屬於牡蠣目牡蠣總科的雙殼綱軟體動物。
  • 在中醫藥方中的「牡蠣」,指的是牡蠣殼。牡蠣殼燒成的灰又稱蚵灰。

貝灰如何製作

關於貝灰如何製作,蘭嶼達悟族有非常完整的貝灰製作文化:
  1. 製作貝灰時,需要準備陶甕或鍋子、木質堅硬的木柴、竹子、貝殼、姑婆芋、文珠蘭等。
  2. 首先要把木柴截成一小段一小段,然後一層一層架好。
  3. 最上層放五爪貝或角岩螺,但不要用很大的五爪貝,因為不容易燒成灰,最好是用這種比較小的五爪貝,因為小的比較快溶解。
  4. 在製作貝灰的過程中,五爪貝、角岩螺快溶解的時候,就要用長長的竹筷挟起來,放在備好的木盆裡。
  5. 再把貝灰放在陶甕裡,甕裡面放一點海水。( 現在已經被鍋子取代 )
  6. 並加入幾片咬人狗的嫩葉,還有這個姑婆芋的塊莖,險把這個塊莖去皮,再切成小塊放進甕裡面。
  7. 最後利用文殊蘭將鍋子包覆起來,使其慢慢降溫,降溫的過程中貝殼會碎裂成貝灰。

貝灰運用價值

  • 南島的原住民食用檳榔,會加入貝灰,這比加入石灰較為自然而健康。
  • 貝灰可以說是檳榔的靈魂,因為檳榔要加入貝灰才能夠產生紅色的汁液。
    Binlang
    檳榔
    圖片來源 / By Hadge
  • 煅燒牡蠣殼粉已應用在食品加工中,為食品增加些許機能性,例如應用於豆腐浸泡液,延長保存期限,應用於重組豬肉火腿,使火腿具有較好的彈性及咀嚼度。

  • 根據《考工記》記載:「練帛,以欄為灰,渥淳其帛,實諸澤器,淫之蜃。」所謂蜃,指的是貝殼灰。(主要是因為貝殼灰中含有氫氧化鈣,與爛木灰發生化學反應,產生了氫氧化鉀,而這種物質與衣物上面的油脂會發生化學反應,形成鉀肥皂,讓衣服更加光鮮艷麗。)

  • 夯土建築尤其是氣候較為濕潤的地區最為常見,古夯土牆為了讓牆體防水,一般會摻雜石灰或貝灰,如潮汕地區等靠海的平原多加貝灰於土料中。
  • 台灣沿海牡蠣養殖所剩餘的牡蠣貝殼,早期被當作房屋建材的一部份,煅燒過的殼灰,常用於外牆或是內牆的塗料。貝殼灰或碎蚵殼等,在現今台灣西南沿海,及金門地區的古蹟建築群中,都還是常見的景觀。
  • 泥塑也稱彩繪泥塑,為以灰泥塑形而表面上漆的手工藝品。灰泥係傳統建築中磚石組砌之黏結物,它有幾種配方,其中最考究的是泥塑和剪黏所用的灰泥。此種灰泥除了具有一般灰泥所用的石灰(貝殼灰),煮熟的海菜和麻絲外,還添加糯米漿及紅糖,乾硬後色澤潔白、質地細緻,以之塑造泥偶,與陶土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  • 日本第一名城「姬路城」,由於屋瓦和屋瓦之間也塗上灰泥的緣故,因此屋頂看起來十分白淨。
    Himeji Castle repainted 3
    姬路城
    圖片來源 / Wikimedia Commons
  • 位於廣東汕頭的達濠古城,是中國現存最小古城,建城時基於資金有限,就把貝殼燒成粉灰狀,加入粗沙和黏土的貝灰砂製成磚塊,再用煮爛的糯米漿調粘建成古城。
    达濠城东门
    達濠古城東門
    圖片來源 / By Ixioini
  • 赤崁樓在1653年由荷蘭人所建,被稱為「普羅民遮城」。當年,普羅民遮城的城牆以糖水、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,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。
    Chihkan Tower 03
    普羅民遮城稜堡遺跡
    圖片來源 / KevinAction

  • 貝灰是達悟族單人拼板舟使用的白色原料。
    Yami balangays
    拼板舟
    圖片來源 / By Bernard Gagnon

  • 蘭嶼達悟族保有非常完整的貝灰製作文化,蘭嶼達悟族保有非常完整的貝灰製作文化,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曾舉辦『達悟族傳統貝灰技藝文化研究與傳授計畫』,讓這樣的傳統文化可以留傳下去。

  •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是台灣僅存的完整蚵灰窯,燒蚵灰是台南地區的傳統產業,以蚵灰窯的主體建築物、倉庫組成的文化館,內部陳列許多早期燒蚵器皿,除此更設有蚵的科學展示及蚵灰的應用。
    安平蚵灰窯
    安平蚵灰窯
    圖片來源 / Pbdragonwang

農作/畜牧

  • 經過鍛燒的蚵殼粉,目前在農產領域也作為土壤肥料使用,降低土地的酸度。
  • 加高溫6000度後可以當作石灰粉。因富含相對多營養素,飼牧業來說,蚵殼粉可說是具有相當的營養。

醫用/天然抗菌劑

  • 達悟族傳統裡認為貝灰可以治病,如果身上有傷勢出膿的情況,只要把貝灰塗出膿的地方,出膿的地方就會破除,很快得到痊癒。肚子痛的時候,可以塗上貝灰加祝禱,效果很好,肚子就舒服多了。
  • 牡蠣殼粉在經煅燒後能提升其吸附低分子量物質的能力。而在煅燒牡蠣殼粉的抗菌防黴效果的評估上,由實驗結果得知,煅燒牡蠣殼粉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李斯特菌、沙門氏菌、仙人掌桿菌、 藤黃微球菌 、 黑麴黴菌及繩狀青黴菌等能力。(參考煅燒牡蠣殼粉-安全、環保的天然抗菌物質)

避邪/驅魔

  • 達悟族認為貝灰可以避邪驅魔,因此晚上做惡夢時,可以拿貝灰撒向家裡的四周驅逐魔鬼。也可以在家門上用貝灰畫人像,讓魔鬼不敢接近家裡,也不敢傷害人。
  • 如果遇見小朋友晚上做惡夢,就會取用貝灰,在小朋友的額頭上,塗上十字圖形驅魔。
  • 如果豬隻得了豬瘟/生病時,會在豬圈四周灑貝灰。
  • 若孕婦或產婦要遠行,就在額頂及肩膀上塗上貝灰。
(文章來源 / 齊‧博客 Chi-Blog)

【參考連結】

留言

熱門文章